第(3/3)页 大师级的课自然没得说,孟青云听得十分仔细,还边听边记。 在整个丙丑一斋,他的八股文水平应该最低,不奋起直追,就会掉底。 第三堂课孟青云很尴尬,因为是算学课。 丙丑一共三个斋,一个斋每三天一节算学课,也就是他每天都有一节课。 今天尴尬的原因不是客串老师,而是第一次客串老师就是公开教学。 山长、晏老、老班••••••府学好多学究都来听课,孟青云压力山大。 好在紧张很快过去,孟青云梳理思绪,开始授课。 “诸位同窗,我清楚好多人不喜欢算学,其实算学博大精深,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,诸位以后金榜题名,为官一方,带着造福百姓的梦想上任,可如果你不懂算学,那这个梦想就大打折扣。” “或许此时有人正嗤之以鼻,心里说这点小事自有手下精通算学的人干,我是干大事的人,怎会去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岂不知这正是疏漏之处。倘若手下以假乱真,你怎么发现?你派人复查,若他们同流合污,你又怎样发现?” “比如要修缮河堤,用料多少,用人多少,用钱粮多少,你只是看手下递上来的数据,其他一概不知,如果河堤出了问题,那些受灾百姓是不是就是你造成的?你为官清廉,可不懂算学,与睁眼瞎无异。” “再比如说你们家里有账房管账,你不懂算学,他贪墨了你多少钱财,你如何得知?因此,算学其实很重要,不要轻视它,谁轻视吃亏的就是谁!” “其实今天我讲的速算,只是算学中的一丁点知识,只要诸位掌握,计算能力将会大大提高。好了,闲话免提,我们言归正传。” 孟青云开始授课。 它完全套用了后世教师讲课的方式,与学生互动,启发学生思考,展开讨论,讲练结合,深入浅出,始终以学生为主题•••••• 一堂课下来,学生耳目一新,感到算学也不那么难懂,一下子喜欢上了算学。 而听课的学究们不仅喜欢上了算学,而且喜欢上了孟青云,觉得他就是为算学而生的一个学究。 天生的老师。 下课后,山长把孟青云叫到办公室。 这次探讨的不是算学问题,而是学生自己洒扫的问题。 实在是那句话震撼太大。 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。 山长查阅古籍,都找不到这句话的出处,那只能说是孟青云的肺腑之言了。 办公室只有山长、晏翰博、严学究三人,他们就想知道,孟青云对学生自己洒扫的见解。 这有什么好说的! 孟青云把后世的理念带进去,滔滔不绝讲了半天道理,最后说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,劳动最光荣。 咦? 似乎跑题了。 从打扫卫生跑劳动上去了。 既然如此,那么••••••学生是不是定期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,让他们尝一尝劳动的苦,知道一切都来之不易,以后当官就知百姓苦,当家就知家人苦。 孟青云又举例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,提出了些学校劳动的建议,山长等人都心动了。 好多事学生做了,就不用雇佣斋仆了。 对学生学校都有好处。 这个注意不错! 第(3/3)页